乙型肝炎最核心的治疗就是抗乙肝病毒,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,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,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、肝硬化失代偿、HCC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,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。
在治疗过程中,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,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,HBsAg 消失,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。这也是抗病毒治疗的关键。
治疗乙肝的药物目前有核苷(酸)类和干扰素。核苷(酸)类药物有拉米夫定、替比夫定、恩替卡韦、阿德福韦酯、替诺福韦酯。其中拉米夫定、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是属于核苷类药物,阿德福韦酯和替诺福韦酯属于核苷酸类药物。
我们在选择抗病毒药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药物的抗病毒活性强弱、耐药率高低、以及因为需要长期服药,所以要尽可能的便宜一些。但是没有一种药物能满足所有的要求,小编按照抗病毒活性以及耐药率的高低来对比一下5种药物:
按体外试验抗病毒活性从强到弱,单独使用该药物1年能降低的病毒量水平:替诺福韦8次方,恩替卡韦7次方,替比夫定6次方,拉米夫定5次方,阿德福韦4次方。前一种药依次是后一种药的10倍,但在临床实践中相差没有这样大。
单独使用该药物耐药发生率从低到高:替诺福韦至今罕有耐药发生,恩替卡韦5年才1%,阿德福韦2年不到2%,替比夫定1年有5%,拉米夫定1年20%。
由此可知,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应该是被首选的一线抗病毒药物,因为它们的抗病毒活性强,耐药门槛高。
小编再介绍一下干扰素,干扰素分为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,普通的有运德素、赛诺金、安福隆等,长效的有派罗欣、佩乐能。普通干扰素一般隔天注射一次或一周三次,长效的一周注射一次就可以了。
很多乙肝朋友在开始抗病毒前,都曾纠结过到底用核苷(酸)类好还是干扰素好?小编分别介绍一下两类药物各有何优缺点。核苷(酸)类能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,干扰素也有直接抗病毒作用,但主要是免疫调节剂,因而两类药物各有特点。
核苷(酸)类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较强,控制症状较快,几乎所有患者都能获得病毒抑制的治疗效果,但是需要较长疗程用药的;干扰素治疗有效后较稳定,复发的少,因为每位患者对激发免疫的反应不一样,不是每位患者都有效,比例是普通干扰素大概三分之一的患者会有效,长效的大概一半患者有效。
使用干扰素除了不一定有效之外,它的使用也是有些禁忌证的,绝对禁忌证包括: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、具有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等病史、未能控制的癫痫、失代偿期肝硬化、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、伴有严重感染、视网膜疾病、心衰、慢性阻塞性肺部等基础疾病。
相对禁忌证包括:甲状腺疾病、既往抑郁症史、未控制的糖尿病、高血压、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<1.0×109/L和(或)血小板计数<50×109/L。
每个患者具体情况不同,要求不同,不能说哪种更好,只能说哪种更适合自己,需要考虑自己的年龄、经济条件、过去的治疗和肝炎的程度等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。如果各方面都适合使用干扰素,干扰素的治疗能获得疗效,当然用干扰素好,可以停药,疗效比较稳定,可以较快清除大三阳。但这样的效果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,而核苷(酸)类药物维持疗效却是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取的。
如果你想稳稳当当控制病情、不介意长期服药,可以选择核苷(酸)类药;如果你想要争取更好的结果,短时间内能够停药,而且不怕失败、不怕治疗的艰辛、家境较宽裕,那么可以尝试使用干扰素。